查看原文
其他

阿姜查:现在人们所说的修行,并非真正的修行

2016-12-27 怀恩书社


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,多数人不敢真正的修行,或真的对抗习气,他们不想做任何与感觉相违的事。人们并不想对抗烦恼,不想顶撞或摆脱它们。


现在人们所说的修行,并非真正的修行


我们说,在修行中不要追逐情绪,我们已被愚弄了无数世,深信这颗心属于自己所有,事实并非如此,它只是个骗子。它将我们引入贪、嗔、痴,引入窃盗、抢劫、贪欲与憎恨之中,这些都不是我们的。
现在,只须问问你自己:“我想变好吗?”每个人都想变好。那么,做这些事是好的吗?人们做坏事,却想变好。因此我说这些东西都是骗子,它们就是这么一回事。
佛陀不希望我们追逐这颗心,他希望我们训练它。若它想往东走,你就向西寻求庇护。当它想去那里,你就回头落脚在这里。
简单地说,不论心想要什么,都别让它得逞,就如和多年的老友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一样。我们彼此分开,各走各的路,不再相互了解。事实上,我们甚至吵了一架,因而决裂。没错!别追随自己的心。凡是追随自己心的人,都追随着喜好与欲望等事物,这种人毫无修行可言。
所以,我说:“人们所说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,而是灾难。”更具体地说,我们必须以全部的生命去修行。这样的修行当然会有痛苦,尤其是最初一两年,会很痛苦,对年轻的比丘与沙弥而言,实在是段艰苦的时光。
别怕困难,一定要训练自己
以前我曾遭遇过许多困难,尤其是在食物方面。你能期待什么?在二十岁时,我成为了比丘,那是最需要食物与睡眠的时候……有时我会独自坐在那里梦想食物,想吃糖浆香蕉或木瓜沙拉,边想边流口水。
这是训练的一部分,这些事说起来轻松,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,口腹之欲可能会令人犯下许多恶业。针对正值发育期的人而言,在最需要食物与睡眠的时候,却被限制在这些袈裟里——他的感觉会变得很狂乱,就如要拦住奔腾的洪流,有时可能会决堤。
我第一年的禅修,除了食物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有时我会坐在那里,那情况就好像自己真的已把香蕉塞进嘴里一样。我几乎可以感觉自己剥开香蕉,再塞进嘴里去。这些都是禅修的一部分。
因此别怕它,从无数世以来到现在,我们一直都被蒙蔽。所以要训练自己,纠正自己,这并不容易。但愈是困难,就愈值得去做。简单的事还需要我们去费心吗?我们应该训练自己去做困难的事。
佛陀的情况也是如此。若他只是关心家庭、眷属、财富,以及过去的欲乐,则永远都不可能成佛。这些都不是小事,它们是多数人所追求的,因此,若年轻时就放弃这些事,那无异于死亡。
然而,却有人跑来对我说:“啊!隆波,这对你来说当然容易,你从来无须担心太太与小孩的问题!”我说:“当你这么说时,别离我太近,否则我会敲你的头。”这么说好像我没有心肝似的!
建立内心的平静,时间到了你自然会了解。修行、省察、思维,修行的果就在其中,因与果如影随形。不要放纵情绪,刚开始时,即使要找出适当的睡眠时数都很困难,你也许决定要睡一定的时数,但却办不到。
你一定要训练自己,无论决定何时起床,时间一到,应立即起身。有时你可以做到,但有时醒来时,对自己说“起床!”却毫无动静。你可能必须对自己说:“一……二……若数到三还不起来,我就会下地狱!”你必须如此教育自己。当数到三时,你一定会立刻起身,因为害怕自己会堕入地狱。有良好训练的心不会为自己惹麻烦,一切圣者都对自己的心有信心,我们也应该如此。
有些人出家只是为了过安适的生活,但安适来自何处呢?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?一切安适都必须以痛苦为前导。在得到钱之前必须先工作,在收割之前必须先耕田,不是吗?所有事情刚开始一定都是困难的,若不学习,你能期待自己会读书、写字吗?那是不可能的。
你愈害怕一个地方,就应愈往那里去
这正是为何许多读过很多书的人,出了家却无成就的原因。他们的知识是另外一种,属于另一条道路。他们并不自我训练,不观察心,只是以疑惑来扰乱心,他们追求的事物是偏离定与戒的。佛陀的知识不是世俗的,而是出世间的,是截然不同的了知。
因此,所有进入僧团的人,都必须放弃他们先前的身份与地位。即使是国王,当他出家时,也必须彻底放弃以前的身份。他不能将世间的权力带进出家生活,并耀武扬威。修行需要出离、放下、断除与止息,你们必须了解这点,如此才能有效地修行。
若你病了却不吃药,你认为病会自己痊愈吗?你愈害怕一个地方,就应愈往那里去。若你知道哪个墓地或坟场特别可怕,就去那里。穿上袈裟,去那里思维:“诸行无常……”站着或行禅,向内观察,看看你的恐惧在哪里,一切都会再清楚不过。了解一切有为法的实相。待在那里观看,直到夜幕低垂,天色愈来愈暗,直到你甚至可以彻夜待在那里为止。
佛陀说:凡见法者即见如来,见如来者即见涅槃。若我们不遵循他的典范,如何能见法呢?若不见法,又如何能认识佛呢?若我们未见到佛,如何知道佛的特质?只有在踩着佛陀的足迹前进时,我们才会知道佛陀的教导是完全可靠的,佛陀的教法是究竟的真理。
文│阿姜查
来源:《关于这颗心》
编辑整理:怀恩书社huaienshushe
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


推荐阅读

点击下列标题  阅读更多好文

浮生,往来皆客。

曾国藩: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时

南怀瑾老师:十二因缘,第一是『无明』

一个老实人的世态炎凉

为什么好人反而受苦?

南怀瑾老师:我开始就走这个路线,所以进展的快!



《阿姜查作品精选集》


我将放下万缘,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,我都勇猛精进。

我把这一辈子看作只剩下一日夜,不敢懈怠。

深愿有缘闻此教说者,都能欢喜信受、得蒙法益

阿姜查须跋多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之一,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。本书为阿姜查弟子所写的阿姜查传记,回顾了其童年时光、修行历程和晚年生活,语言风格简明,读来生动感人。


《莲花中的珍宝:阿姜查须跋多传》讲述了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,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阿姜查须跋多(1918—1992年)的一生及其教导。阿姜查大师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、戒律,以及经典,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。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,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。他的教导方式简明,含义却深远。他善于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,令弟子们开解,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。《莲花中的珍宝:阿姜查须跋多传》回顾了阿姜查大师的童年往事、他的修行历程以及晚年时光,书中多次引用阿姜查大师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佛教人士的叙述,读来生动感人,同时也令人领悟到阿姜查大师的思想影响。

 

《森林里的一棵树》阿姜查大师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、戒律,以及经典,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。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,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。他的教导方式简明,含义却深远。他善于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,令弟子们开解,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。《森林里的一棵树》分为两部分,第一部分包括75则譬喻,第二部分包括112则譬喻,这些譬喻是阿姜查大师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的生动的例子。

 

《我们真正的归宿》阿姜查大师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、戒律,以及经典,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。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,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。他的教导方式简明,含义却深远。他善于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,令弟子们开解,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。《我们真正的归宿》主题集中在对人生归宿的探讨、对生死的体悟以及对真正的修行的见解。 

 

《以法为赠礼》有关“法”以及相关内容的教导。阿姜查大师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、戒律,以及经典,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。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,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。他的教导方式简明,含义却深远。他善于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,令弟子们开解,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。书名《以法为赠礼》是阿姜查某一次开示的主题。在这篇教导和其他篇章中,阿姜查大师强调了随时保持“正念”和清明、训练心理对修行的重要性,他也教导人们禅修时保持“空心”和专注呼吸的方法。

 

阿姜查,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之一,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。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、戒律以及经典,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。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长达数十年,教导方式简明,含义却深远,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。


《蔡志忠中国古籍经典漫画》16册珍藏版 


带领读者了解先圣先贤的原始思想,深入中国文化的细致观察,呈现出平易近人的另类风貌。本书是以中国古籍所配漫画,透露作者对古代先贤智慧清俊而深刻的理解。作者的作品在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版,总销量逾三千万册。看蔡志忠的漫画,特别是不同题材的漫画,在不同的时间看来,真会是“特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”。《蔡志忠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系列》收集了他的著作有:老子说;庄子说;孔子说;论语 孟子说;大学 中庸;韩非子说;孙子说;列子说;史记;世前新语;六朝怪谈;六祖坛经;禅说;唐诗;宋词;菜根谭。


《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》


由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、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整理而成,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手,由浅入深,后对李老推拿手法临床运用中的四诊、五行生克、清补法运用等中医理论依据做了全面分析;对于临床疾病,根据八纲辨证,分出主次,又根据五行生克原则选择最佳穴位,抓住治疗关健。在每项疾病后附有病案分析,使得整个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有理有据。全书共八章内容,分别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础知识、四诊特点、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特点、基本手法、穴位考订、疾病治疗及病案解析,以及脏腑推拿手法和其病案解析等方面,全面介绍了李老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。体现了后人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传承和发展。


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

我们又见面啦!

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

读好书 做好人

己立立人 自立立他



读好书
 心明眼亮 会读书 学以致用


怀恩书社淘宝店铺: 


怀恩书社微店:shanhuaien


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




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《地藏经》导读:无惭无愧僧,可亲近否?
《地藏经》导读:九华山的地藏菩萨
大宝法王 | 愿法向道:不应只流于形式上的修持,要在心中生起证悟
六一快乐:童心菩提天真佛
第六章 金刚萨埵《再捻佛语妙花——实修直指窍诀》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